今日热点



年内首家ST军工股诞生:中船应急年报虚增利润714万元遭罚590万 股票8月1日起"戴帽"ST


2025-07-31 15:08:08   金融界


7月30日晚间,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(证券简称:中船应急,300527)发布公告称,因2022年年报存在收入确认及坏账计提不准确等会计差错,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下发的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》。根据监管要求,其股票自8月1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,证券简称由"中船应急"变更为"ST应急",成为年内首家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军工类上市公司。

3137.24万收入提前确认 会计差错改写盈亏性质

湖北证监局调查显示,中船应急2022年年报存在两大严重财务问题:一方面对部分产品提前确认收入,导致营业收入虚增3137.24万元,利润总额虚增1298.15万元;另一方面对应收债权坏账计提方法和账龄分类错误,多计提坏账准备584.12万元,导致利润总额少计584.12万元。

两项问题综合导致其2022年营业收入多计3137.24万元,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.86%;营业成本多计1839.09万元,占当期营业成本的1.40%;利润总额虚增714.03万元,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36.64%。这一比例远超监管红线,严重违反《证券法》关于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要求。

经2024年1月追溯调整后,中船应急2022年归母净利润从盈利166万元修正为亏损528万元,创下2016年上市以来首度年度亏损。这种通过跨期调节利润的手段,直接触发了《证券法》第一百九十七条关于 “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、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”的违法行为。

590万罚单牵出三任高管 年内两度收警示函

湖北证监局认为,中船应急上述行为构成信息披露违法行为,监管部门决定对其处以400万元罚款,对时任董事长唐勇、总经理王小丰、总会计师兼董秘李应昌分别处以70万元、60万元和60万元罚款,合计罚金达590万元。值得关注的是,王小丰作为时任总经理,在违规行为发生后升任董事长,现任管理层的执业能力面临质疑。

监管记录显示,这已是该公司2023年以来第三次因财务披露问题被处理。2023年9月因年报与业绩预告差异超20%收警示函,12月再因收入确认问题被监管点名。连续违规暴露内控缺陷,2022年审计机构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"标准无保留意见"也引发市场争议。

根据深交所规则,中船应急股票将于8月1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,证券简称变更为"ST应急",但尚未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。其发行的"应急转债"(债券代码:123048)在7月31日同步暂停转股,复牌后涨跌幅维持20%不变。截至停牌前,其股价报12.51元,总市值123.46亿元。

应急装备龙头陷经营困局 扣非净利润连亏三年

据了解,中船应急专注于应急产业,主营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产品涵盖应急保障、应急救援、应急预警和应急服务四大板块。其在军方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居第一,民用市场份额达65%,其研发的动力舟桥、重型机械化桥等产品在多次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。

作为军用应急交通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,中船应急在资本市场遭遇信任危机的同时,主营业务也面临严峻挑战。

2022年因会计差错更正后,中船应急的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,亏损528.11万元,这是其自2016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。2023年业绩进一步恶化,全年亏损2.17亿元,同比暴跌3996%。尽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92.51%至11.61亿元,净利润扭亏为盈至864万元,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1614万元,连续三年主营业务未能盈利。

进入2025年,中船应急的业绩仍未得到改善,一季度实现营收1.03亿元,同比下降26.46%,扣非净利润亏损2471.27万元,较去年同期亏损进一步扩大。

值得玩味的是,在7月30日处罚公告披露前,其股价逆势上涨超30%,停牌前单日涨幅达4.95%,这种异常波动引发市场对信息泄露的猜测。

根据监管要求,中船应急需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满12个月后,且完成财报追溯调整方可申请摘帽。但面对军用装备采购周期调整、应收账款高企(2024年末达29.27亿元)等压力,这家曾经的军工明星企业能否重获市场信任,仍存巨大不确定性。

关键词阅读:中船应急

责任编辑:钟离

信息采集自网络,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