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1日,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久违的普涨行情。A股三大指数集体创出年内新高,沪指收报3559.79点,年内涨幅达6.21%,创业板指以2296.88点收官,年内涨幅7.25%。两市全天成交额突破1.73万亿元,较前日放量1339.22亿元,超4000只个股飘红,逾百股涨停封板。港股市场同样上演V型反转,恒生指数早盘一度站上25000点关口,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,年内涨幅超24%,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43亿港元。这场由政策驱动与资金共振引发的市场狂欢,正深刻改写着中国资产的价值坐标。
基建狂潮席卷A股,雅江工程撬动万亿投资
市场热点呈现明显的大基建特征,水泥建材板块掀起涨停潮,西藏天路、海螺水泥等20余股集体封板。特高压板块延续强势,中国西电、许继电气等龙头股连续涨停。这场行情的导火索直指7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2025年1号公告——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,同日总投资达1.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在林芝正式开工。
这项被视为"世纪工程"的超级项目,采用截弯取直、隧洞引水的创新开发模式,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,装机容量预计达6000万千瓦,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的总规模。工程不仅创造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,更将带动周边2亿千瓦太阳能、风能资源的开发,形成全球最大的水风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。据国家电网测算,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.5亿吨,相当于再造13个塞罕坝林场。
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。水泥板块当日涨幅达6.3%,钢铁行业指数攀升5.8%,特高压设备板块成交额激增217%。机构分析指出,按照工程投资结构测算,水泥需求将新增800万吨,钢材消耗量突破1200万吨,直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3000亿元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工程配套的±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,将开创全球电压等级最高、输送容量最大、输电距离最远的新纪录,为特高压设备厂商带来历史性机遇。
港股惊现"乌龙指",东方电气股价坐上过山车
在市场整体向好的背景下,港股市场却上演惊魂一幕。东方电气(01072.HK)早盘集合竞价阶段出现异常交易,9时30分22秒以119.9港元/股成交400股,较前收盘价19.32港元暴涨520%,盘中最高涨幅达703.62%,创下港股市场历史最大单日波动纪录。尽管股价随即回落至24港元附近,但这场持续仅3秒的交易仍引发市场热议。
据交易记录显示,该笔异常成交后,东方电气股价在9时30分25秒迅速回落至20.85港元,显示市场自我修正机制迅速发挥作用。业内人士分析,这极可能是交易员操作失误所致,将19.9港元的买入指令误输入为119.9港元。香港交易所发言人表示,已关注到相关交易,将依据规则进行审查,必要时会采取取消交易等措施。
这场乌龙事件折射出港股市场流动性的结构性变化。数据显示,东方电气当日总成交额达12.3亿港元,较平日放大20倍,其中异常交易占比不足0.003%。市场人士指出,随着南向资金持续流入,港股日均成交额已突破1500亿港元,但部分个股流动性仍显不足,容易引发价格剧烈波动。
全球资金重估中国资产,科技股价值重构进行时
在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双重共振下,中国资产正迎来全球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。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预测,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资本市场改革深化,未来12个月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将提升至历史高位。高盛研究团队则通过量化模型测算,AI技术的广泛普及有望在未来10年推动中国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每年提高2.5%,预计将吸引超过2000亿美元的海外资金流入。
韩国投资者的动向成为重要风向标。据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数据,截至7月15日,韩国投资者年内对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达54亿美元,实现资金净流入超2亿美元,彻底扭转持续一年的净流出态势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韩国持牌机构今年前五个月在港证券交易额达1.5万亿港元,是去年全年的2.8倍,显示专业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显著加强。
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最新网志中透露,随着港股市场回暖和新股集资活跃,多家韩国金融机构正积极申请香港证券交易牌照,计划加大在亚洲金融中心的布局。他特别指出,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已达32%,远超纳斯达克指数同期表现,显示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修复正在加速。
价值重估背后的深层逻辑
这场席卷中国资本市场的行情,本质上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。从宏观层面看,中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.0%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.1%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.8%,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。货币政策方面,央行通过结构性工具持续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,7月LPR报价维持不变但市场利率持续走低,为资本市场提供充裕流动性。
微观层面,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带来估值支撑。据Wind数据,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.2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3%,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.8%。与此同时,监管层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,严把IPO入口关,加大退市力度,市场生态显著优化。
国际比较视角下,中国资产估值优势愈发凸显。当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2.5倍,显著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8倍和日经225指数的22倍。摩根大通研究显示,中国科技股未来10-15年平均年回报率可达7.8%,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2.3个百分点,具备显著的投资价值。
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,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着深刻变革。从雅鲁藏布江畔的超级工程,到港股市场的惊魂时刻;从韩国资金的蜂拥而入,到全球机构的集体唱多,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,折射出的是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地位的系统性提升。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和经济转型升级推进,这场价值重估的大潮或许才刚刚开始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把握时代脉搏,在变革中寻找确定性,将成为未来制胜的关键。
信息采集自网络,原文链接